(点击下载原文)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《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》(教基厅函〔2024〕32号),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后续全会精神,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,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。以下是对该通知的详细解读:
一、总体要求
- 立德树人:确保人工智能教育方向正确,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创新精神的未来人才。
- 全面发展:构建创新教育生态,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
- 激发兴趣: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热情,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。
- 鼓励探索:鼓励学生积极探索、勇于创新,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- 统筹谋划:加强顶层设计和部门协同,稳步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。
二、主要任务和举措
- 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:制订AI通识教育指南和普及读本,完善相关课程中AI教育要求,鼓励纳入地方和校本课程。从小学到高中分阶段开展相应课程,低年级段侧重感知体验,高年级段和初中侧重理解应用,高中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。
- 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:将人工智能教育融入日常教学,并通过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。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推进任务式、项目式、问题式学习。
- 开发普适化教学资源:鼓励研发AI教育教学资源,实现共建共享。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设AI教育栏目,分批设立AI教育基地,丰富完善教学资源。
- 建设泛在化教学环境:推动高校、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AI场馆向中小学校开放,建设多元化、高水平的中小学AI教育实验室。依托现有数字化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升级优化,加强校际间教学场所和教学资源共享。
- 推动规模化教师供给:加强AI教育师资队伍建设,通过招聘、引进、转岗等方式充实队伍。鼓励高校开设AI教育相关专业,培养未来教师队伍。将AI教育教师培训纳入计划,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。
- 组织多样化交流活动:鼓励学校通过多种形式活动丰富AI体验与实践,组织课程拓展和交流活动,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。
三、保障措施
- 加强组织领导:教育部组建AI教育工作专家委员会,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成立AI教育领导小组,负责规划、协调、推进和评估工作。
- 经费保障:加大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投入,支持课程资源开发、教师培训、硬件设施建设等。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,形成多元化的经费筹措机制。
- 城乡统筹:加大对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的支持力度,推动AI教师流动和课程互联互通。城乡学校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,共享教学经验,提升AI教育质量。
- 评价引领:将AI教育开展情况纳入教育质量评估体系,定期进行考核评价。关注学生AI素养的提升,注重评价创新思维、实践能力等。定期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生AI素养和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。
四、目标规划
通知还明确提出,计划在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,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。
综上所述,《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》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面而具体的指导,旨在通过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,培养具有创新潜质的青少年,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