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原文|《青岛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24-2027年)》

政策原文|《青岛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24-2027年)》插图

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加快推动我市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,培育新质生产力,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,近日,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研究制定了《青岛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24-2027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计划》),现将相关情况作如下解读。

一、《行动计划》制定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?

人形机器人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,集成了芯片、传感器、软件、人工智能、通信、机械、材料等诸多前沿技术应用,是实现具身智能的最佳形态。2023年10月,工信部印发《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》,提出打造2-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。2024年4月,省工信厅等11部门印发《山东省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(2024-2027年)》,明确构建济南、青岛两翼齐飞,其他市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。

近年来,青岛市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,涵盖上游的关键零部件制造、中游的整机设计与生产,到下游的广泛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。制定和实施《行动计划》,是为了明确我市人形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方向、重点任务和推进路径,有效调动凝聚各方力量,激发更多的创新活力,推动各方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合作创新,为产业注入动力,助推我市成为国内重要的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基地。

二、《行动计划》的总体要求是怎样的?

《行动计划》提出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、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,紧抓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机遇,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以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,以人形机器人整机和关键部组件产品研发为主线,以特定行业典型场景应用为特色,大力发展以高技术、高效能、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,加快培育自主可控、安全可靠、竞争力强的人形机器人产业体系。

三、《行动计划》提出的发展目标是怎样的?

《行动计划》提出,到2027年,全市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基本建立,培育5-8家人形机器人领域重点企业,整机产品生产制造实现突破,在智能传感、减速器等关键部组件领域形成一批创新成果,在制造、民生服务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,成为国内重要的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基地。

四、《行动计划》的产业布局是如何规划的?

《行动计划》提出,以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,以人形机器人整机和关键部组件技术和产品研发为主线,以特定行业典型场景应用为特色,聚焦“3+2+4”产业发展路径(“3”即突破“大脑”“小脑”“肢体”三类关键技术;“2”即发展基础版、功能型两类重点整机产品;“4”即做强传感器、执行器、控制器、动力能源四类关键部组件),夯实关键技术基础,布局整机产品制造,带动关联配套产业集聚,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五、《行动计划》提出的重点任务是什么?

《行动计划》提出了5大重点任务。一是实施关键技术攻关行动。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,开展关键技术攻关,促进创新成果转化。二是实施重点产品突破行动。加速整机产品落地,丰富关键部件供给,加快算法模型融合。三是实施场景应用牵引行动。制造行业先行先试,家庭应用创新迭代,民生领域加速推广,特种领域落地突破。四是实施产业集群培育行动。优化空间布局“建集群”,培育壮大企业“强梯队”,开展双招双引“补短板”。五是实施要素资源提质行动。优化数据采集供给,统筹算力设施建设,健全产业标准体系。

六、如何保障《行动计划》的实施?

《行动计划》提出了4项保障措施。一是建全工作机制。发挥人工智能产业及重点项目推进专班的组织协调作用,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品在重点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。二是强化政策支持。发挥相关专项资金作用,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产业链关键环节,加大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引导支持力度。三是强化人才支撑。加强人形机器人相关领域高端人才、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和学科专业建设。四是优化产业生态。加大特定场景挖掘和共性场景推广力度,定期遴选典型应用场景清单和推荐目录,提升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