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加快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,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能级,推进工业强市和数字先锋城市建设,近日,济南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《济南市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(2024-2026年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计划》)。
《行动计划》提出,以人工智能与重点产业融合为主线,以“AI泉城”赋能行动为抓手,构建“高算力、大模型、强应用”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。到2026年,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,人工智能企业达到500家,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。
《行动计划》制定了4大任务、17项具体行动——
实施产业基础夯实行动。开展提升智能算力供给能力、提升数据要素供给能力、提升基础软硬件供给能力等3项具体行动,推进济南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,探索构建智能算力互联网,完善数据交易市场体系,探索可复制推广的交易流通路径,打造全栈式人工智能计算解决方案,支撑人工智能自主可控生态建设。
实施产业创新提升行动。围绕加强大模型研发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、加强智能产品创新、加强创新主体引育等4项具体行动,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大模型算法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,推动智能装备开发,培育一批细分领域成长潜力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。
实施应用赋能拓展行动。提出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赋能与开放、人工智能+工业、人工智能+农业、人工智能+服务业、人工智能+数字政府、人工智能+数字社会等6项具体行动,实施工业智能创新工程、农业数字化突破工程、智慧交通示范工程、政务服务智能化提升工程、社会治理模式智能化创新工程,打造一批 “人工智能+”典型示范应用场景。
发展环境优化行动。实施推动产业集聚发展、深化产业链协同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、建设人工智能人才高地等4项具体行动,开展市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、示范区评估认定工作,孵化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创业项目和团队,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宣贯工作,建设人工智能综合人才培养基地、实训基地。
关于产业布局,《行动计划》指出,要打造以四个集聚区、多个产业园为主体的“四聚多园”空间格局,由济南高新区、历下区、市中区、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整合汇聚创新资源,并在历城区、章丘区、槐荫区等人工智能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县,依托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,打造特色产业生态。
此外,《行动计划》还提出,认真落实全市标志性产业链群“链长制”,充分发挥济南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,统筹协调推进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作,推动成立济南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,为本市人工智能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撑。(完)